苏造办智慧商显欢迎您!
华语祥影-智慧商显-苏造办SuZaoBan
6*12小时服务热线:
15510033533
问道中国

【尧都古村落】之尧都小西藏——土门镇二驹村

作者:创始人 日期:2022-02-14 人气:1611
【苏言道】本辑征集的内容是尧都区的一些古村落。它覆盖面大,河东、河西、山区、平川,乡镇村堡,方方面面,应有尽有。这些古村落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社会画面,有烂漫的田野、古老的房屋、庙宇和祠堂,颇有趣味的民俗风情,还有说不完的古老故事,令人心醉神往,爱不释手。我们临汾是帝尧之都、中国之源,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尧都区的
【尧都古村落】之尧都小西藏——土门镇二驹村-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http://www.suzaoban.com/?c=index&a=show&id=167

本辑征集的内容是尧都区的一些古村落。它覆盖面大,河东、河西、山区、平川,乡镇村堡,方方面面,应有尽有。这些古村落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社会画面,有烂漫的田野、古老的房屋、庙宇和祠堂,颇有趣味的民俗风情,还有说不完的古老故事,令人心醉神往,爱不释手。

我们临汾是帝尧之都、中国之源,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尧都区的历史文化不仅藏在大大小小博物馆里,更多的藏在民间,藏在黄土厚地中,藏在三晋百姓生生不息的血脉里,这里不仅蕴积着黄土,更蕴积着深厚的华夏文明。即日起,本平台将陆续对此书的内容进行发布,旨在更好地宣传尧都、宣传临汾,同时在此感谢所有为出版此书做出努力与贡献的作者及文史工作人员!

尧都区因帝尧建都在此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有很多名村古村、遗迹古址。但提起二驹村,大多数人比较生疏,主要原因是山高路远,村庄位于峰峦叠嶂的西山,在那巍峨高耸的山顶。整个村庄由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数十个自然村组成,那里的天瓦蓝,那里的风纯净,在那苍翠的树木掩映下,不时可见古朴厚实的石砌民房。

1.jpg

悠然漫步的牛羊,成群觅食的鸡鸭。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那里有森林、有古庙、有佛塔——还有美丽的传说。难怪有人把那里称做尧都“小西藏”。

2.jpg

二驹,位于临汾市区西北,汾河西岸吕梁山脉南端姑射山系的唐山顶,隶属尧都区土门镇管辖,东邻刘村镇土佳坡,北接土门镇南庄村店上学校,西与枕头乡后掌村隔河相望,南连尧都区著名风景区仙洞沟。海拔1480多米,为尧都区地势最高处,要去二驹,必须耐受山路的回旋颠簸,峰回路转中别有洞天,一般线路如下:

临汾市区至二驹,最简捷的一条路约15公里。经刘村、土佳坡、龙脉、楼沟到二驹,中有蜡烛山。其中楼沟到二驹路段为土石路基,盘山而上,弯路较多。

临汾市区经土门至二驹比较远一些,全程约25公里。其中土门至二驹约15公里,称之为环乡路,经过村庄李家庄、吴家庄、魏家辿、西头、南羊沟、店儿上、红岺沟到二驹,这条道路也是公交车和老百姓出行的主要路线。现在已全部硬化、绿化,全线安装了镀锌护栏,大大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系数。

国民

3.jpg

国民学校遗址

据民国版《临汾县志》记载,二驹村在宋、元、明时期属临汾县西河乡平水都石陈里管辖;清代至民国早期,二驹隶属临汾八镇之一的吴村镇;1942——1953年,二驹村属吴村第五区;1953——1957年, 二驹属一平垣乡(区);1958——1984年, 二驹属西头人民公社;1985——2002年,二驹属西头乡人民政府;2003年至今,二驹隶属土门镇人民政府。

二驹村委由二驹、生马、安底三个居民组组成,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土地2800亩。计划经济时期,人口约600余人,122户,有14个自然村。其中,二驹居民组53户,325人,包括樊里4户,高石崖2户,下一条坡2户,上一条坡2户,前涧东3户,后涧东2户,生马居民组42户,约220人,包括吴老坡4户,东沟1户,安底居民组27户约120人,包括金台顶4户,小西坡2户,大西坡3户,龙王庙1户。因山高沟多,村民们大多因山就势、傍水避风而居,居住比较分散。

一般人说起二驹,都离不开生马。生马、二驹两个村名连起来说已经约定俗成。顾名思义,这两个村名都与马有关系,生马,且是两匹小马驹,这听起来奇怪的村名,有一个与帝尧有关的美丽传说。

几千年前,传说中的帝尧生活在尧都一带,《庄子·逍遥游》中记载的“有神人居焉”的“姑射山”,即今姑射山北仙洞一带。这里山头绿草如茵,山坡灌木丛生,沟下一片葱郁,春天草木萌发,生机勃勃;夏日树木茂盛,山花烂漫;秋来山果挂枝,红叶似火;冬至松柏傲雪,山峦静肃。《临汾县志》中以此为临汾八景之一。传说这里“树为尧王栽”,山是尧王的放马山,至今那里北有生马庄,南有牧马滩,生马、二驹的村名都是尧王时流传下来的名称。山下汾水西边的东麻册、西麻册传为尧王的牧马场,鹿仙女与尧王结婚后,还在这一带管理过马场。

相传尧王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娥皇是养女,小女儿女英才是尧王亲生。姐妹两个都貌美聪慧,深得尧王喜爱。尧王每次出巡,娥皇和女英总是跟随着父亲。

尧王将君位禅让给舜后,决定将两个女儿嫁舜为妻,这便是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的“尧之二女,舜之二妃”。

娥皇和女英要同时嫁给舜了,姐妹二人心里都很高兴,惟有尧妻心存私念,她总想让自己亲生的女儿女英为正房,让养女娥皇为偏房,尧王坚决反对。 为解决这个问题,公平起见,便出了三道考题, 以定正偏。前两道题是煮豆子和纳鞋底,都是娥皇取胜,尧妻不服,遂决定以第三道题裁定,让姐妹二人比赛,先到历山坡南舜的住地者为胜,尧妻说:“娥皇是姐姐,理应坐马车,三马一车更为排场,女英是妹妹,应当走单骑。”于是二人开始向历山坡出发,妹妹女英骑单匹骏马,抄小路飞快地跑;姐姐娥皇坐马车,只能走大路,速度很慢。然事有凑巧,女英走到半路,马儿突然要下驹了,气得女英说:“该死的马儿,偏在这时候下驹,真误我的大事。”在女英的帮助下,她所骑的母马生出了一双马驹。马儿平时一胎一驹,今日一胎二驹可是个吉兆,女英心里的不平之气慢慢也打消了。娥皇的马车赶到后,便把马儿生产的地方命名为“生马”,把姐妹俩会合的地方命名为“二驹”。然后,娥皇把女英拉上马车,一同奔向舜的住地。舜和娥皇、女英成亲后,对两个妻子没有长次之序、偏正之分,姐妹两人齐心协力辅佐舜帝治理天下,做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

在今天的二驹村仍有尧王部落生活过的遗址,虽然已破落且无从考证,但还是从一个方面印证了二驹、生马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人在此聚居、生活。

生马、二驹所坐落的群山在吕梁山南麓的姑射山系之中, 《庄子 ·逍遥游》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有神人能居住的地方,可见这里美如仙境,连庄子都很向往。姑射山有仙洞沟,传说中是尧妻鹿仙女诞生的地方,相传二人在这里洞房花烛,喜结良缘,现在早已是临汾著名景区之一。这里因一条东西向的长达二十多华里的数十丈深沟而分成南仙洞、北仙洞,二驹村所在山系位于沟北,有金台顶、吴老坡、浴仙池、天光寺等风景名胜区,与北仙洞一脉相承。

生马、二驹所在山系有唐山之称,与古老的唐尧文化有很大关系,在离二驹村5公里处,有唐侯庙,位于土门镇冯家庄村南0.5公里,庙虽已颓废,但尚可辨,存有石碑,碑文开首有字迹为“此唐侯庙由来久矣——”,可见这里应是陶唐氏部落早期聚居地,唐侯庙应是其后人祭祀部落首领而建。唐山一般指吴老坡、金台顶及平水八里的山体部分,这里山高林密,峰峦叠嶂,风景秀美独特。

4.jpg

金台顶

在临汾民间有流传非常久远的一句话:“先有金台顶,后有吴老坡,再有金城堡,后有平阳府。”可见唐山金台顶历史之久远。在二驹村村头一眼望去。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有一座圆锥状山头高耸挺立,在蓝天白云下尤其醒目,苍松翠叶,巍峨秀丽,这就是著名的金台顶。山中有三层石砌堡状建筑,方圆有六百多平方米。相传早期唐尧部落在此聚居,上溯追源,当有四千多年之久。山周有丰富的水资源,仅泉眼就有十多处,水质甘甜,村民说,这里的水质养人,熬出的米汤特别清香。北边水源主要供全村饮水,南边水源主供仙洞沟风景区用水。此地北去四十华里有天寿山,四十五华里有青龙山,尧王部落能聚居于此,当是人杰地灵之处。金台顶还有阎王庙建筑群,下文再叙。1964年,村民在山上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平田整地时,挖出了一座深埋五米的古墓,墓长、宽各约两米,高约1.5米,青砖制,墓砖上雕刻有花纹、日、月、星辰等图画,尤其是其中的三角形△图案,由三个土堆形状的三角形组成,一眼看去,活脱脱就像“堯”字的象形字体。现墓基尚存。

吴老坡 二驹村正南方有一座山峰,名吴老坡,海拔1480米,为唐山最高处,也是尧都地界最高处。据现存碑文记载,元代平阳府吴太守,元末明初,因看破红尘来到此“曾是神人居”的地方,隐居修道并创建寺庙天光寺。 吴太守后来在天光寺得道归天,其后人又多次筹款修缮,本文不再赘述,后人以此命名为吴老坡,天光寺内有碑, 碑的正面的题目“尧山吴老坡天光寺助缘碑记”,落款时间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碑的背面却是明代万历年(1606)的记录,有篆刻碑额:孝感碑,一通碑,两朝代,中间时隔239年,也属少见。碑文中的“尧山”即唐山,碑文记载的是元代平阳府吴太守的故事,可见吴老坡的来历确与吴太守有关。吴老坡不仅有古寺,还有天然森林及人工造林七千余亩,森林古木苍天,郁郁葱葱,一望无际,是尧都区天然森林自然保护区,有很多珍稀树种以及珍稀植物、药材和鸟类。一到春天,这里枝繁叶茂,色彩缤纷,鸟声唧唧,山花艳艳,空气湿润而清新,是游人避暑休闲的绝佳去处。

5.jpg

浴仙池 在唐山吴老坡主峰的最高处 ,有翠绿的松林。茂盛葱郁,遮天蔽日,在蓝天白云下,阳光在枝叶间如繁星闪烁,缤纷落叶间点缀着各色小圆石。人行其中,飘飘渺渺,如临仙境。这里有一个晶莹剔透的如镜面般的水池,清澈透亮,在太阳的照耀下光芒四射,夺人心魄,水池面积足有一千多平方米,那就是浴仙池。尧王与鹿仙女洞房花烛,这里也许就是仙女沐浴梳妆之地。据村民讲,这池水连日降雨不会因水量大增而溢出池外,也不会因久旱不雨而减少点滴,它年复一年地保持原貌,无人能破解其中的奥秘!真是平阳地界一大奇观。

楼沟 蜡烛峰 在吴老坡的东北边,有几座小的山峰,远观状如蜡烛,故名蜡烛峰。 这里有从临汾城到生马二驹最简捷的一条山路,只有30里,是一条山高沟深、悬崖深涧、荆棘丛生,难以通行的羊肠小道,因其险峻而倍添神秘。这里也是尧都区通往西山五县(蒲县、大宁、隰县、永和、石楼)距离最短的一条路,在交通落后的那些年代,很多人都会选择走这条山路。后来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的段云,蒲县城关镇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临汾一中求学期间,上学、回家就奔波在这条路上。这里不仅险峻还有很多神奇的传说,据传山中常有佛光闪现,还有龙形蛇出没,吸引了很多爱好探险、追求风水宝地者的目光。传说西汉宣帝时的大臣张敞,为求后人显达,将其墓地选在蜡烛峰下的楼沟。据说明代张尚书(张润)为张敞后人,也是真的富贵显达、光宗耀祖了。要去楼沟必须经过石板口、龙脉,张尚书曾在此开山修路,经石板口,龙脉直达楼沟,石板口因其路基全是石头而得名,出崖口有一条山脉,人称龙脉,曲折艰险。据说当时开山修路时,白天凿开,晚上闭合,后来昼夜施工才得以完成。现楼沟存有墓碑,并有小佛庙数个,因历史久远,碑文难识,石碑年代及碑文内容还有待后人进一步探究。

天光寺 位于唐山吴老坡处,现为国家吴老坡林场和天然防护林小组办公处。据老年人回忆,1952——1958年间还有僧人居住。

6.jpg

(天光寺内石碑)

根据遗迹估算,该庙南北长约50米,东西约70米,面积计达3500平方米,现存石碑五通,上院在原庙遗址上建有坐北向南瓦房五间(林业局所建),坐西向东石窑三孔,坐南向北石窑三孔,并有大门一座,门额“天光寺”,门口有一古老国槐,树冠巨大,树心虽已空洞,树枝仍然苍劲。寺内有石碑一通,青石质 ,高1.8米,宽90厘米,厚30厘米,碑文有正反两面内容:

正面内容: 尧山吴老坡天光寺助缘碑记  尝闻修善不□福 □□□养真□□□所以莫为人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在有志者之修葺,孰不□履前□世之□观哉!平阳汾水之西有山与姑射相接者,名曰尧王山,佳□□□平阳二胜境也,昔平都吴太守隐居于此得仙道焉,□祖师殿,而□貌巍峨□□□□风雨剥蚀,雀鼠穿□以致庙貌倾颓,漠之或支神像脱落,□不可□□□壮观瞻。奈蚊为□上滴,蚯驰可无能有成,亦大惑事也。因于二十三年秋募化四方,仁人君子乐输囊……今将助缘及纳会姓氏□道光二十五年岁次乙已春谷旦勒石住持僧。

背面内容: 平阳新修吴老坡记,名状元翰林院修撰□阜杨宋勒撰  平阳临汾治西越三十里唐山顶吴老坡旧矣。往元进士君邑伯吴公修仙洞,先是吴公挂冠归洞,辟谷绝粒,□道引咽胎食。其夫人洞下□□守之已。而吴□至化仙去,其形如生,目光不毁……明万历丙午年中和二月望日立石,功德施主太学生,张顺门生员张□□,张礼坤张□震,张□泰,张□□,张体恒,张体晋。□□□平,即徙海晋寞。

(注:文中□为碑文无法识别部分)

从碑文解读大概可知,天光寺为平阳知府吴太守出家修道之地,并修建祖师殿,其后人吴伯宗为开科状元,后来有多次修缮记录,吴太守在此得道成仙,“其形如生,目光不毁”,寺院香火一直旺盛。相传洪洞上舍村有孝子张顺,在天光寺拜佛后其母康复,从此他一心向佛,行善积德,可见天光寺是先道后佛,道佛儒三教合一。明末,天光寺遭到抢劫,宫殿与佛像都被付之一炬,从此逐渐败落,留不住僧侣和香客,周边荆棘丛生,一片荒芜,到了雍正甲辰年(1724),在住持实辉与徒弟及众管老的帮助下,筹粮募款,历经数十年艰辛,才修缮了上院东西窑洞和下院五孔窑洞。

天光寺下院石碑 在今耕地的地垅上。有一块碑,青石质,高1.8米,宽90厘米,厚约30厘米。碑文正面额文为竖排“大明国平阳府”,其碑文因字小,石质风化严重,难以解读,从字里行间推断,多为募捐建庙人名。 此碑型制和文字与羊舍村碑“大明国平阳府”相同,应为官府所为。

天光寺的下院,还有坐西向东的四孔石砌窑洞,进深8米,宽3.5米,在窑洞的两个洞基正面镶嵌两块石碣石,均为青石质。高50厘米,宽70厘米,厚10厘米,左边碣石上记载着尧王在此活动的内容,右边碣石上记有天光寺在战乱中遭破坏的内容,记载了庙宇捐款人名及事由。落款为乾隆十五年(1750)重修。

天光寺石碑所记年份最早是明万历丙午年(1606),清雍正甲辰年(1724)和乾隆十五年(1750)皆有修缮记录,道光二十五年(1845)有助缘碑记,可以知道,在这期间的二百多年里,天光寺几经败落和修缮,中间经历了什么,很多方志、史书都没有记载。到了今天,天光寺至少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她一直静静地在吴老坡的高峰上,看日落日出,历风霜雨雪。

7.jpg

和尚墓塔 天光寺的西南30米,有一座八级墓塔,层次间雕塑有佛教人物,塑像人物千姿百态,墓塔保存基本完好,只是下部地窖已遭盗窃。建塔缘由及年份已不可考,今有五台山僧人安装太阳能诵经设备,遇阳光即有佛号长吟,苍松翠柏间,梵音清净,一片胜妙吉祥之气。

祖师庙 在二驹村东有祖师庙一座,正殿为石砌窑洞,洞前有木架结构庭廊,左为三孔石窑,右为三孔砖窑,祖师正殿前有木偶舞台,现虽颓废,但基本完好。在庙的正门上有匾额“国民学校”,是解放前阎锡山实行国民教育而在此设立学校所题,当时附近村民孩童多在此求学。

土地庙 生马村村北有土地庙,大门向南,在大门西侧有古钟一座,庙内供奉土地爷。

龙王庙 安底居民组有龙王庙一座,现存遗迹,为四合院模式,大门向北,门口有清泉一眼。

娘娘庙 二驹村西二公里处有娘娘庙,庙宇建在两座山峰之间,名为店儿上。占地40米见方,上院坐北向南,共有石窑九孔。下院北有石窑四孔,西有戏台一座,坐西向东,为土木殿堂建筑。戏台后的化妆间为石窑建筑,左为“出将”,右为“入相”。上院有石碑二通,一碑青石质,高80厘米,宽60厘米,厚20厘米,落款为民国24年(1935),主要内容为兴办教育事宜(碑左小处破损)。可知这里民国初年曾改为国民学校。另一通碑也为青石质,高约90厘米,宽70厘米,厚20厘米,落款为清末宣统年间(1909—1911)。店儿上戏台在1950年—1958年期间的每年正月十五,南山30个村庄的百姓在这里敲锣打鼓闹红火,并在戏台表演节目,自1958年大闹钢铁后才停止,后来每年三月三店儿上还逢庙会。

8.jpg

山海碑 生马村中,有山海砂石碑,据考证应是古人以山海经论,留下的地理标志,碑上部有人形图案,含义为何需专家解读。碑体黄沙石质,高90厘米,厚25厘米,宽50厘米。中有“山海”二字,下方字迹因埋入土,一直无法确认,经笔者多日走访,得知其下为“镇”字,碑文应为竖排“山海镇”三字,经探究此碑应为陶唐氏国家概念初成时的地标界石。与后尧、舜、禹时期赫赫有名的“中镇霍山”为界标是同一概念。其碑沙石质,与吴村阴阳鱼为同一石材。

金台顶阎王庙建筑群 金台顶有阎王庙建筑群,下设十八层地狱,阎王庙建筑在十八层地狱左侧。十八层地狱原建筑已毁,现院内有坐北向南石窑3孔,坐南向北瓦房3间,地狱长约18米,宽4米,地狱上方二层,有石窑3孔。此地因碑石丢失,始建年月无法推出。但从金台顶的民间传说及遗存的陶片器皿而言,当与尧文化时期同属一个年代。

二驹村还有很多石砌民房,时下还有不少村民居住,房子整体为打磨过的岩石垒砌,每块岩石大小不等,在阳光下泛着原始石头的暖黄色,坚实而厚重。这里山高路远,在交通落后的年代,先民们建造的石砌房,无疑成为二驹村一大特色。

在生马、二驹这片地处深山、人烟稀少的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建庙宇就有10多座。在古老的过去,这里曾演绎过怎样的历史故事,古寺西边路,青山满目中,白云悠悠,晴川历历,那里的山,那里的庙,那里的故事,悠远而绵长。


二驹村居民姓氏主要有:吉、武、牛、巨、王等,吉姓由土门涧北村迁来,时间约350年;武姓由土门镇西涧北村迁来,时间约400年;为本村两大姓氏。牛姓由土门镇李仵村迁来,时间约400年;巨姓由刘村镇土佳坡村迁来,时间约200年;王姓由土门村迁来,时间约300年。生马组主要姓氏有:毛、张、王、陈等,毛姓、张姓由大槐树迁来,时间约450年;王姓由晋东南武乡县迁来,时间约300年;陈姓由晋东南高平县迁来,时间约150年。安底组姓氏主要有:杨、田,杨姓由晋东南武乡县韩北里二甲烟里村迁来,时间约250年;田姓由何地迁来不详。

10.jpg

二驹村武才有(曾名武增亮) 1933年生,共产党员,贫农出身。18岁参军,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所在部队为建二司技术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立三等功一次。1955年转业于大同营建飞机场,本人搞测量。工作完成后,又在宽旬县、517及河北定兴县营建飞机场,在测量工作中起早贪黑,认真负责,荣立三等功四次。1962年返乡务农,担任本村党支部书记十年期间,带领全村人民开荒造田,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做出很大成绩。

生马组张加桂 1931年生,现年87岁。1948年7月参军,同年12月考入西北军政大学贺龙中学,1949年5月,参加解放西安外围战斗,后来又先后参加解放咸阳战役、华山战役。1950年在重庆西南军政大学学习,后改为解放军第二高级学校,1952年7月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建委会工作,本人担任检查员。1954年,在北京总参防化部0015部队工作,担任技术员。1956年,在兰州军区高级防化院工作。1957年,在吉林省辽源市102工作。1962年,在吉林省长春市总参总字642部队施工,担任院务部营建处技术员。自参加革命几十年以来,努力工作,默默无闻,在军队院校的基本建设中风雨无阻,风餐露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63年转业回乡务农。


历史走到今天,二驹村也和其他偏远山村一样,很多年轻人走出大山,去寻找外面的精彩,二驹这片古老的土地也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今天,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二驹村人民生活也越来越好。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里道路全部硬化,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在继承传统种植项目的基础上,引进和拓展了核桃、花椒等种植项目。2019年春节,全村人民敲锣打鼓、扭秧歌、说快板、吹唢呐、唱大戏,一派欢天喜地,福乐祥和,其情其景还被临汾市、尧都区电视台相继播报。村委把每年的正月十二定为尧王牧马地春节传统文化艺术节,致力于开发和宣传二驹村人文历史和文化,受到村民大力支持。

11.jpg

电视转播塔

作为尧都地界最高处,因地势高耸辽阔,1956年期间,西北勘察院就在此建观测台一座,观测台为木架结构,四根基柱,四柱间用X木形连接,观测台共分三层,每层都以木板铺地,观测台为塔形,顶部为一圆球形体,现已损坏,准备着手修复。2018年,临汾市电视台在此建设电视转播塔,现已建成,即将投入运营,届时,电视信号将更好地覆盖临汾市17个县市的偏远地区。

现村委领导一班人,团结有为,有担当,有魄力,时时为宣传二驹,富裕村民,奔波呼号,日夜操劳,为二驹发展规划宏伟蓝图。二驹这片沉睡多年的土地正在日益苏醒,焕发勃勃生机。这里有古老的人文历史,丰富的自然景观,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

告别二驹,蜿蜒下山,夕阳在蓝天青山间无遮无拦,绽放着绚丽的光芒,群峰在蓝天下披着红色霞光,翠松苍茫,白云飘飘,极目远眺,顿觉心旷神怡,远处的山峰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飘飘渺渺,灰白色的民房散落山间,青烟袅袅,直上云巅,偶尔有羊群在山间漫步,飞鸟从头顶掠过。俯瞰山下,可见临汾市貌,车流人影,亭台楼宇,恍若天上人间,如仙似幻。

朋友,如果你去过西藏,那去二驹看看吧,那里是尧都区离天最近的地方,不是西藏,胜似西藏。如果你没去过西藏,更得去二驹看看,看看那里的高山森林,蓝天白云,石头房,古庙宇,还有那壮美的日出,灿烂的晚霞……

二驹,尧都“小西藏”,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图文编辑: 蒋志红



【尧都古村落】之尧都小西藏——土门镇二驹村-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本辑征集的内容是尧都区的一些古村落。它覆盖面大,河东、河西、山区、平川,乡镇村堡,方方面面,应有尽有。这些古村落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社会画面,有烂漫的田野、古老的房屋、庙宇和祠堂,颇有趣味的民俗风情,还有说不完的古老故事,令人心醉神往,爱不释手。我们临汾是帝尧之都、中国之源,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尧都区的
http://www.suzaoban.com/?c=index&a=show&id=167

1526722225289.png

0
1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