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造办智慧商显欢迎您!
华语祥影-智慧商显-苏造办SuZaoBan
6*12小时服务热线:
15510033533
问道教育

现代书院功能设置思考

作者:创始人 日期:2022-02-14 人气:1105
【苏言道】文/张顺平(北京市明德书院理事长、院长,腾讯儒释道频道主编)书院出现于唐,兴盛于宋,历元明清,迄清末戊戌维新随科举制一同废止,转向新式学堂,经民国、新中国建国直至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大陆湮没无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再度进入文化、公众视野(所谓“国学热”),以中国文化书院创设为标志,书院再度进入人们视野。时至今日,随
现代书院功能设置思考-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http://www.suzaoban.com/?c=index&a=show&id=165

文/张顺平(北京市明德书院理事长、院长,腾讯儒释道频道主编)

书院出现于唐,兴盛于宋,历元明清,迄清末戊戌维新随科举制一同废止,转向新式学堂,经民国、新中国建国直至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大陆湮没无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再度进入文化、公众视野(所谓“国学热”),以中国文化书院创设为标志,书院再度进入人们视野。时至今日,随着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重视度的再度提升,书院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与热点,可以说蓬勃多姿,方兴未艾,越来越呈现出活跃的风貌。

书院存在了千百年以上的历史,它在每个时代的面貌和功能都有所不同,每所书院也有各自不同的擅长与特色。从大的分区来讲,可以把历史上的书院称为古代书院,而把1980年代以后陆续新建的书院称为现代书院。

历史、社会、时代背景以及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书院的定位、模式与功能必将与古代书院大不相同。不可否认,现代书院才刚刚出现,从大的时空观看,尚处在恢复、萌芽、探索期,与古代书院的地位、作用、功能相比,还不能说成熟,也远未定型,因此探讨现代书院的功能设置,对现代书院今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现代书院是延续古代书院而来,因此探讨现代书院功能自然要结合古代书院特征。对古代书院的研究是一个专业、系统而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也有非常丰厚的研究成果。本文更多是阐述一些实践性的思考,因此主要从大的框架着眼。

书院能否成为道统的传承者?(资料图)

一、继承私学传统,保持文化主体性,传承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文化,是现代书院的灵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古代书院基本保持了两大特色:一是私学传统;二是以儒学为主体。

书院从唐朝开始出现就是私人藏书与读书的场所,因此其起源就是私人属性的;宋代书院最发达的时期,书院的主要特色与魅力仍在于私人讲学,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书院中,不同的书院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在书院发展的历史中,书院与科举有不同程度的融合和互动,甚至在清代书院有越来越强的官方色彩,但书院的私学属性并没有消失。因此,从整个书院发展的历史看,私学是书院的基本传统,也是书院存在与官学区别的依据。

中华文化以儒释道为主干,在书院的历史中,从举办主体和传播内容,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儒释道交融的特色,但整体上看,书院仍以儒学为主。相对于寺院、宫观为佛道的道场,书院是儒学的道场。

书院的私学传统,一直可以上溯到先秦孔子时期,儒学的创立、发展尤其是后期的传播,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提倡和扶持,乃至于长期承担了官方意识形态的作用,但私学传统是儒学的一项重要基因,甚至可以说是儒学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也就是说,儒学虽然有很强的政治、社会功能并以此为社会服务,但儒学的创立、发展和传播在根本上是由儒学宗师、学者、信仰、追随者、民众以私人和民间的方式在进行的。在某种程度上说,儒学以私学的特征保持了学术和文化的主体性。如果儒学丧失了私学传统,儒学的主体性能否建立和维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现代书院想要传承儒学、传播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应该重视和坚持书院的私学传统,保持文化的主体性,这是现代书院的灵魂。丧失了私学传统和文化主体性,现代书院就没有了灵魂,当然谈不到作用发挥和功能开展。

在传统上,文化主体性是用“道统”这一词来表达的,书院能否成为道统的传承者?在西学全面主导现代社会的背景下,何谓道统?道统是否依然存在?如何继承道统?都是非常难以界说的问题。书院能否传承道统,无疑也是一个侈谈。退而求其次,探讨或坚持儒学以或文化的主体性,可能比较现实一些。坚持儒学和文化主体性是探讨、继承、传承道统的前提和根本途径,这也应该成为书院的根本使命,这符合历史传统,也是立足现实实际的。

文化主体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从历史和文化内涵看,儒学主体性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核心和根本。现代书院作为一个非官方、非西学主体的机构,最值得在儒学主体性的探索与实践方面尽力。因此,这应该是现代书院的灵魂,也是真正的文化自觉。

儒学的昌明对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的改善一定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资料图)

二、阐扬学术,培养人才,淑淳世风,是现代书院的职责

古代书院有三大主要功能:讲学、祭祀、藏书。其中,藏书是在古代出版印刷业不发达、识字人数较少背景下,为儒学研究和传播提供方便的一种支撑;祭祀则是儒学的一种仪式,对建立儒学信仰、稳固伦理精神、提升德性实践、扩展礼乐教化都有其实践性作用;讲学则是书院最核心的功能,依照孔子“学之不讲,德之不修,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所忧也”的说法,讲学是修德、徙义、改过的基础,也是儒学成人、成才之教的根本。

对现代书院来说,阐扬学术(讲学)、培养人才(育人)、淑淳世风(淑世),应该是其主要职责。

清末以来,西学东渐,对中华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与挑战。时至今日,以现代工业科技文明和金融资本对全球的主导相匹配,西学始终占据了学术、文化的指导与支配地位。即便是对儒学的研究和弘扬,也没有摆脱西学的立场、方法和体系标准。这很像今天的中医,所谓对中医的研究和传承、发展,也是以西医的立场、方法和体系来进行的,其结果必然是把中医彻底消灭。

儒学主体性或曰道统的重建,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探讨儒学作为“学”本身的立场、体系和研究、实践、传承方法,也就是儒学本身的学术传统。简单说,包括先秦儒学的礼乐之教、六艺之学,以及后来逐步出现的谶纬、训诂、注疏、义理、考据之学等等属于“经学”的范畴。儒学的传承,在根本上以“经学”的存续为依托,儒学的式微,伴随着的是传统“经学”的瓦解与消亡。因此,儒学的重建,必须通过“经学”或“新经学”的重建来完成。这是书院“阐扬学术”的涵义,也是现代书院职责的核心,是书院存在的核心价值所在。书院所以称为书院,根本上,就在于能够阐扬儒学的“经学”。

与之相应,书院培育人才就是培育能够阐扬“经学”、实践儒学的人才。儒学的传统,是“立身”与“行道”并重的,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不分离的。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人才的培育,在现代社会非常困难。但是无视或放弃这样的标准,是培育不出来“立身行道”人才的,儒学或中华文化的传承也就很难落实。

书院与发端于西方的现代教育体制不同,因此有可能探索一种可行的人才培育机制。简单说,古代书院注重育人(“成人之教”),把“成人”作为“成才”的基础,重视品德,把品德放在才能之先;以生员为主,师资为辅助,更多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自修,重视全面发展,这些方面,都与现代教育体制有很大差异因而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正因为此,现代书院应该在传承古代书院在育人方面的优良传统,规避现代教育体制弊端的同时,又能结合时代要求,借鉴西方教育领域的前沿探索,逐步探索出新的更好的人才培育机制,从而不仅能够培养儒学的传承者,还能为现代体制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内容和模式。

儒学是文德教化之学,因此非常重视对世风的引导,古人所谓“民风系于士风,士风系于政风”。古代书院通过讲学和士林的作用,对社会风气的优良产生积极影响。儒学的现代功能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对提升民众道德素质和改善社会风气发挥作用。古人所谓“圣人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草偃”,儒学的昌明对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的改善一定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淑淳世风是现代书院应予担当、可以期许的职责。

现代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工作、生活和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将继续发生变化,以儒学传播为根本的现代书院,有更开阔的可展现、可探索的发挥空间,因此职责设定应该是更开放、更多元的,也可望承担更多的文化职责,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

现代书院的功能设置是一个值得所有同道认真严肃思考的问题。(资料图)

三、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创中华文化的新面目与新空间,是现代书院的期望

儒学始终有经世致用的一面,古代书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功能和风格的侧重,这与儒学本身的发展也有关系。现代书院,在功能和内容两个方面,都有创新的时代要求,这一要求,又必须在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前提下进行。

现代书院要立足的现实是,经历清末、五四、文革和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儒学以及整个中华文化饱受冲击和侵蚀,古代的传统荡然无存,新的样态远未显现,人们对传统文化处在越来越疏远、越来越陌生和越来越说不清楚的状态。与此同时,以现代工业科技文明与资本为载体的西方文化处在越来越席卷一切的态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认同会出现越来越深重的危机,说存亡续绝、千钧一发并不过分。面对人心不安、道德伦理丧失、精神漂泊无寄的需要,儒学和中华文化的复兴是一个严肃的使命,这一使命的完成是要继承传统,但绝对不能复古的,因为古不可复,文化的发展都有时代性、历史性的内容,不可能照搬古代适应现代;同时也无古可复,每个时代的儒学思想、文化形态都有不同,复哪一个时代的“古”都不适合,因此立足现实、结合时代的要求,进行创新就是必须的,儒学在古代也是经过不断创新才得以传承发展。

现代书院既以传承、复兴儒学为使命,只有创新才能开辟新面目、拓展新空间。

同时,现代社会的不同是,经济全球化早已成为现实,中国与世界在不断的相互融入,中华文化也会逐步参与到世界文化中去。在全球伦理建设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在真正因应和解决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种危机挑战尤其是精神、文化的危机挑战中,儒学以及中华文化能否作出新的贡献,发挥新的作用?这当然也是创新至少是创新性阐发的一个维度。

比如,儒学的传统以天下为己任,同时坚持夷夏之辨,前者需要继承,后者则需要重新开创性的阐发。在文化的交融中,以儒学为主的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有一个逐步深入了解和沟通的过程,这虽然任重道远,但是无可回避。

随着科技、经济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社会、生活形态会不可停止地发生新的变化,即使从可预见的未来讲,也对文化创新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儒学长期存在于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形态中,远未因应工商业社会而作针对性的调适,更未建立起新的学术、伦理、规范体系,互联网时代早已到来,而且会更迅速发生更大的变化,儒学如何因应?这关乎到未来儒学是否存在、如何存在、存在得怎么样等等系列问题。

儒学向来包含体用、常变、经权、(形上下)道器等等,尤其是它的开放性、包容性以及由此展现的生生不息的刚健、顺承的生命力和明德日新的活力,都要求儒学必须创新,也规定了它能够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开辟出儒学和中华文化的新空间。

回顾历史,观照现实,面向未来,现代书院的功能设置是一个值得所有同道认真严肃思考的问题,也是值得所有同道殚精竭虑、薪火相传去不懈奋斗的神圣使命。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愿现代书院能为儒学和中华文化绽放新的生命光辉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本文系尼山圣源书院成立十周年论文)



现代书院功能设置思考-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文/张顺平(北京市明德书院理事长、院长,腾讯儒释道频道主编)书院出现于唐,兴盛于宋,历元明清,迄清末戊戌维新随科举制一同废止,转向新式学堂,经民国、新中国建国直至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大陆湮没无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再度进入文化、公众视野(所谓“国学热”),以中国文化书院创设为标志,书院再度进入人们视野。时至今日,随
http://www.suzaoban.com/?c=index&a=show&id=165

1526722225289.png

0
0
付款方式
×